“中国两型社会建设改革试验区研究中心”在华中师大挂牌成立

  • 来源:本站
  • 作者:
  • 浏览次数:
  • 发表时间:2009年06月02日 09:43

11月1日下午,“中国两型社会建设改革试验区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华中师大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会议室举行。中心主任、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丁烈云教授与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发改委地区司司长、华中师大兼职教授范恒山共同为中心揭牌。湖北省发改委副主任王玉祥等参加了揭牌仪式。

据中心常务副主任曾菊新教授介绍,华中师大相关专家和学科力量在2005年就开始参与或独立承担湖北省、武汉市相关规划课题,2007年独立承担并完成了“湖北省主体功能区划基础研究”的工作,2008年将按照国家发改委和省发改委的统一安排,将继续接受“湖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重要工作任务。为了发挥高校为地方服务的职能,充分利用我校多学科的资源优势以及参加“武汉城市圈总体规划”的工作基础,紧密配合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学校通过整合原“武汉城市圈规划与建设研究中心(2005年建立)”的研究力量和学术资源,于2007年12月22日成立了“华中师大两型社会建设与改革试验区研究中心”。为了紧密配合与推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发展,为武汉城市圈进行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提供科学依据,为湖北在中部崛起和区域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在国家和省市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华中师大成立了“中国两型社会建设改革试验区研究中心”,下设“两型社会”建设与新型城市化研究室、“两型社会”建设与新型工业化研究室、“两型社会”建设的资源环境问题研究室、“两型社会”建设的体制机制创新研究室、“两型社会”与改革试验区信息中心、“两型社会”与改革试验区网络中心等。

“中国两型社会建设改革试验区研究中心”将秉承“高起点建设、高效能运作、高质量服务”的宗旨,充分发挥华中师范大学跨学科、复合型的人力资源优势,充分发挥研究中心关于湖北省和武汉城市圈空间发展研究的成果与经验优势,集中致力于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试验的跟踪研究,努力将研究基地建设成为服务“两型社会”建设的具有国家影响的智力密集平台、具有多重功能的专题信息中心和具有示范效应的人才培养基地。

中心将建设具有国家影响的智力密集平台。研究基地将汇集与整合华中师大相关学科的研究资源,关注和跟踪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试验发展,深入进行中国“两型社会”建设的理论研究、实践探索和制度设计,努力使其成为专事“两型社会”建设的智力密集平台和综合创新中心。具体包括:

致力“两型社会”建设的重大理论创新,在研究路径上,注重时间维的跟踪研究,密切关注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试验进程,及时抽象其中暴露出的实际问题,实时开展针对性的专题研究,并将研究结论在实践中运用、在实践中;注重空间维的比较研究,加强“两型社会”建设的国家政策导向研究,为武汉城市圈的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提供理论指导;加强长株潭城市群的区域试验研究,为加强武汉城市圈的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提供经验借鉴;重点加强武汉城市圈的区域试验研究,为国家的“两型社会”建设积累经验、探索模式和塑造样板。在此基础上,通过总结和提炼,生成中国“两型社会”建设的相关重大理论。

参与“两型社会”建设的区域实践创新,近期将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实现深化或突破:一是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的试验园区建设,二是武汉城市圈区域环境治理与生态建设的重大项目开发,三是服务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信息网络建设。

专注“两型社会”建设的政府制度创新,将结合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实际需求,主要探索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和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探索科学管理土地资源、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体制机制,探索区域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的体制机制,为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提供制度框架、为国家的“两型社会”建设提供政策启示。

建设具有多重功能的专题信息中心。将积极适应信息时代的潮流,充分发挥地理信息系统、管理科学与工程和情报学等学科优势,整合学校相关院系的信息平台和资源,并与校图书馆密切合作,开发建设服务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试验的、具有多重功能专题信息系统,并将大力推进研究基地的信息化和数字化,积极开展体制机制创新的仿真试验。

建设具有示范效应的人才培养基地。将积极推动不同学科的渗透与融合、催生新兴边缘学科,努力探索适应“两型社会”建设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具有示范效应的人才培养基地。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优化的基地人才队伍。探索一种市场导向、适应性强的人才培养模式。

上一条:我院实验室设备清单
下一条:《华中师范大学大学生学报》

关闭